揭开污水治理难的神秘“面纱”

中国法制网   2014-07-28 13:19:3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7月23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报告指出,2013年全省七大水系三类和好于三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48.6%,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0%,比2010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全省七大水系总体中度污染,1728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

  近日,四川省环保厅公布了1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超标相关数据,给污水治理厂敲响了警钟。其实,近年来关于河道污染的新闻屡见不鲜,先是汾河治理五年不见成效,后是安徽省肥西县的派河流域水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长江变成名副其实的“黄河”,淡水湖变成“重金属水湖”,各地关于水污染治理难的新闻“满天飞”,群众心中“泪奔腾”。

  水是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环保部2月20日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到,个别地方因环境污染而出现癌症村。此前,地下水污染导致癌症高发甚至牛羊绝育的报道,也在一些地区出现。频出的报道和不争的现实逼迫着我们思考,是什么为污水治理难蒙上了神秘“面纱”?

  作为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和治理是一对天生的“公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法仍是水污染严重的“幕后杀手”。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污水治理观念,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污水治理。

  水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是污水治理难的“帮凶”。我国对污水治理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普遍存在“中央雨大,地方雨小”的现象,存在相关政策不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建立“制定政策-出台政策-意见反馈-完善政策”一条龙机制,狠抓政策的落实,对政策中有争议的地方及时给出权威解释,加大对排污企业惩罚力度,建立健全污水治理机制。

  企业和群众环保意识薄弱是污水治理难的“毒瘤”。据资料显示,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是引发河水污染的两大因素,由此看来,企业和群众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全社会要形成“污染环境,就是自掘坟墓”的意识,构造对违法排污、乱排污水行为“人人唾弃”的氛围。

  众所周知,治理污水是快难啃的骨头,但再难啃的骨头我们也要硬着头皮啃,变着法儿的啃。前段时间四川绵阳市规定县市区一把手离任审计须过生态关是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点赞。(文/文北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