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能上能下”,为队伍“去粗取精”

中国法制网   2016-04-13 14:51:3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去年7月28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8个月后,首现官员“能上能下”地方样本,昨日的湖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管理推进会通报,该省28名履职能力、精神状态或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被组织调整,其中8名官员被免。另外,22名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被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4月13日新京报)
  一些人认为:官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另一形式的“一劳永逸”,促成了个别领导干部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观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人甚至借此“机会”搞起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大肆发展关系网。以上行为,显然与中央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一致。这样的领导干部若是大量存在,必定是一大隐患。另外,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领导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还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政令不畅甚至“看钱办事”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服务质量,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综上所述,若不促进“能上能下”的推进,影响的不仅是干部队伍,还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能上能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成领导干部树立危机意识。能者上,庸者下的标准促成了他们自觉去真正提升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而不是固步自封。其次,这一政策带来的干部流动,体现了中央人才工作的大方针,搞活了队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干部长期在同一地区、岗位工作上带来的“土皇帝”、拉帮结派等问题。
  政策重在落实。下级部门应依照本地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基层单位,不可盲目照搬、套用,不然人用了、钱花了,到头来收效甚微,吃力不讨好。其次,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做到权责明晰,一方面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明确各方责任,便于事中、事后考核和责任追究。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目的不是惩罚一批人、摘掉官帽子,而是“去粗取精”,引导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向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环节。人才工作需要这根“指挥棒”,人民群众需要一支能力、作风过硬的好队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