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和谐的“领路人”——记呈贡回回营社区汉族民警冯晓东

法制网   2015-11-18 13:58:43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新华网云南频道11月18日电(记者 王研)他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却用不懈努力赢得了回族同胞的信任。他坚信“心”是一名民警为民服务的“支点”,“心”离群众越近,解决难题的力量就越大。他用6年努力证明:能否维系平安,在乎是否用心;个头不高,照样给人安全感。他就是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雨花派出所社区民警冯晓东。

  满怀激情打硬仗

  一本工作日志,一身有些晒褪色的警服上还隐隐浸出汗水,阳光的笑容里透出憨厚、淳朴,这是冯晓东给人的第一印象。

  “不是所有的警察都很威武。破大案、立大功的机会很少,但我并不失落。作为管社区的民警,和老百姓(603883,股吧)打交道心里就特高兴。”1976年12月出生于昭通镇雄的冯晓东,从小就想当警察。可他实现梦想的路并不顺利,在2003年考上公务员成为云南省第一劳教所一名普通民警前,他先后报考过几次警察岗位,都未能如愿。

  2009年,在劳教所工作了6年的冯晓东考调到吴家营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没有被吓倒,而是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2009年他就被安排到回回营社区当社区民警。回回营辖区3平方公里,95%是回族群众,常住人口 560户,居民人口1920人,出租房屋235户,出租房1230间流动人口4000余人,最多时达6000余人。这里纠纷频出,吸毒人员多,治安、刑事案件高发。

  在冯晓东之前,回回营已经换了4名民警。冯晓东先找到治保主任了解情况,治保主任说:“回回营村特别难管,基础工作薄弱,社区民警一个月也来不了两天。”尽管内心虽忐忑不安,但一向敢打硬仗、敢于挑战自我的韧劲让他迅速接受了这个任务。

  作为“新手”,该如何打开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扎根社区。2010年4月,冯晓东把“家”搬到了回回营社区警务室。这间仅6平方米的小屋,是没有窗户、用防火板隔出来堆放消防器材和杂物的简易工作间。冯晓东一住就是一年半,时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马凤翥有些不解,“社区离你家就两三公里,怕没这个必要。”“我先住下,等熟悉了情况再说。”冯晓东说。

  近2000户常住人口,6000多流动人口,1000多间出租房,户籍分散在省内外。怎么管?在得到了分局、派出所以及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后,由冯晓东设计的《呈贡区回回营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制作出来。登记卡仅名片大小,正面是配照片的登记人口的重要信息,背面是配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报警电话的《回回营居规民约》。五条居规民约,均规定了要遵守的规矩以及不遵守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登记卡要通过每名租房人建立,而这些外出打工者多半晚上才回家。最直接的办法还是“上门”,一户户走访。每晚匆匆吃过饭,冯晓东就和巡防队员们,开始一家家走访、登记。

  “他很憨厚,话也不多,见人都几分笑。就怕也是跟前几任一样,干几个月就走人。” 刚开始入户走访时,冯晓东遇见过回族群众的“闭门羹”,社区的干部对他也是不信任,他没有打退堂鼓。正巧,当时有部分村民户口簿上的相关信息被弄错,冯晓东觉得是个机会,可以借“纠错”,拉近和村民的关系。 “家里有几口人?孩子多大了?”本来只是查户口信息,冯晓东却不急,一边慢慢翻,一边跟人家拉家常。临走时还将印有自己电话的警务卡留给村民,叮嘱他们有事就找他。就这样,冯晓东就从一个示意,一个微笑,一个挥手,“细”处传情,留下一个好的初步印象,赢取了群众“口碑”。

  整整5个月,他风雨无阻、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天天走、天天查,终于把租住在回回营的近6000多份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卡全部核实、制作完,累得瘦了一圈,同事们都敬佩地赞他“一眼走社区、两指录信息”。

  辖区平安“守护神”

  走访中,冯晓东了解到回回营村里经常有外地人打群架,天一黑群众就不敢出门,街上走动的都是外来人员,群众都躲在家里打麻将看电视,这种状况延续了好几年。“先把治安管起来,只有社区平安了,老百姓才不会怕!”冯晓东决意马上行动。

  白天,他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回回营村的整体情况。晚上,他一圈一圈地围着村子转,把了解到的情况和看到的情况对应起来,然后做笔记,看看哪些是治安隐患点,哪些需要重点排查,哪一块的情况比预想的复杂。然后,将这些情况总结、归纳,上报给呈贡公安分局和吴家营派出所(后改名为雨花派出所)相关负责人。2010年5月,第一次对回回营的大规模治安综合整治开始了,几百名警力在整个回回营社区巡查、清查,抓获了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并搜查到几十把管制刀具。此后,连续、多次大规模清查或专项整治在回回营展开。

  回回营社区治保会只有6人,技防系统相对落后,社区四通八达,没有封闭,无任何技防设施,辖区内可防性案件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然没有保障。为此,冯晓东积极协调居委会、居委会,将社区内享受最低生活补贴的居民或者有正义感的居民编入社区治安巡防队,使专职巡防人员从以前的6人增加到22人,出资改造物防、技防系统,购买了8辆电动自行车、安装了监控探头,在出村口和复杂地方建了7个警务室,购买巡防人员装备。同时,以小组长、居民代表和治保委员会为单位,处置村里的突发事件。

  2010年6月30日凌晨5点多,冯晓东和巡防人员一起巡逻时,发现有3辆三轮摩托车拖着钢筋从回回营村经过。“怎么半夜拖着钢筋走呢?”冯晓东把3人拦下来,他们支支吾吾语焉不详,冯晓东立即通知派出所民警,竟仔细盘问果然是盗窃工地的嫌疑人员。

  从这支巡防力量组建后,他们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员35人,从社区发案情况可以看出,以前村子里面一个月打架要发生6、7起,“两抢一盗”案要发生5、6起,吸毒人员很多,通过整治后来“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最好的时候达到了连续11个月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随着社区内安定和谐氛围的逐步加强,从如今已有300余人参与到了夜间健身活动中,他每天还派出3个巡防人员在现场维持程序,10多人在重要路段进行巡逻。

  矛盾纠纷“灭火员”

  冯晓东是一名汉族民警,面对民族工作勤于动脑,细致用心,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宗教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中。与居民打交道,冯晓东总爱问“社区居民还需要什么?”,也常常问自己“我还能再做什么?”在他看来,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在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结合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办“自家事”,说“自家话”,冯晓东的“贴心”举措一下子拉近了与回族同胞的距离,建立起与回族兄弟情同手足的良好工作氛围。

  也正因为如此,村民们也把冯晓东当自家人,有事总是第一时间找他。

  60多岁的马琼莲,因一辆车停在她家门口,和开车人发生口角和打斗,最后被打伤住院。因为双方都有伤,开车人拒不赔付医药费。马琼莲找社区反映,“处理不好,我就要上访。”冯晓东得知后马上去找开车人做工作。开车人态度强硬,决不答应付医药费。冯晓东不厌其烦地一边调解,一边安抚马琼莲。不断跟开车人讲道理。十多次当面和电话调解,历经两个多月,尤其是在调解中,一口一声“我们村”让当事人感动,最终同意支付3700元的医药费。不过,却强调要“当着冯警官的面给”。

  “不管是不是冯警官的管理辖区,只要每次矛盾纠纷,我们都会找他来处理。”曾经在回回营居住过的居民表示,只要把纠纷交给冯晓东,他总能顺利地调解。戒毒十年的社区居民马东辉说,“这个警官真的跟别人不一样,他是真心对回回营的人好。”

  冯晓东从2009年12月到回回营工作,至2010年底,回回营社区的治安管理跃上新台阶:治安案件从2010年前每年高发时二三十起,下降为仅四五起;刑事案件从过去每年不低于十多起,下降为零;“两抢”案件杜绝。

  通过平安创建,回回营社区先后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党建五好社区”、“先进平安社区”、“民主法制社区”称号,被呈贡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先进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同时,回回营社区警务室被呈贡公安分局命名为“晓东警务工作室”,当时是全市唯一一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工作室,冯晓东个人还获得了“全市十佳民警”称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