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源:“卖羊令”,为生态保护“助力”还是为扶贫攻坚“添堵”?

法制网   2016-08-09 16:18:35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7月11日,农民陈齐决定“豁出去”了,他要赶着羊,逃出蒲县。“镇上要封山禁牧,限我在10天内必须把羊卖掉,否则就要罚款”,陈齐说,突如其来的“卖羊令”,令他无法接受,“我除了养羊干不了别的”,在陈齐眼里,羊就是他的命。经过再三思量,他回家打好铺盖卷,带着老伴儿、儿子,赶着羊,躲进了周边的山里。(人民网 2016年8月8日)

据报道称,养羊户赶羊出逃的原因竟来自于一份“关于加强封山禁牧的公告”,公告中指出:严禁任何人在野外放山羊。其中指的很清楚,禁的是山羊,并未将绵羊等圈养品种划入禁养范围,不少养羊户还质疑说,为什么县里两年前鼓励养殖,如今却要限期卖羊?因为强制政策,很多养殖户上千元一只的羊,被以三百元的价格匆匆贱卖,再加上羊贩子从中获利,给养羊户造成难以承受经济损失。那么,这种急功近利、朝令夕改、不顾百姓利益,不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水平“一刀切”式的强制推行的措施,究竟是为生态保护“助力”还是为咱们国家的扶贫攻坚、决胜小康“添堵”呢?

一方面,蒲县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规范养殖,助力生态。大家都知道,羊的确会破坏生态,尤其是山羊,大规模养殖粪污的局部富集将造成环境压力,随着养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可能出现局部地区养殖量的大幅增长,造成区域内养殖粪污的局部富集,使生态环境的局部压力加大。同时,羊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病害,若控制不利,病原体会通过水、空气、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畜群甚至人体。

另一方面,如果因为养羊户圈舍不达标等原因就强制卖羊,为了小部分人的利益,牺牲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这样的做法等于将大多数养羊户推上绝路,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在农村,放羊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也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养羊就成了这部分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强制卖羊,无疑是断了他们的后路。并且,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过于强硬,政策的制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倡导畜牧业,但是制定的圈养要求过高,普通家庭根本无法达到。保护生态固然重要,但民心工程也同等重要,不要因为一致文书便伤了民心,碾碎农民的“致富梦”。 同时,也应该避免一些基层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刀切”,大搞政绩工程。

我国目前正处在扶贫攻坚阶段,鼓励农民发展小型养殖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民自身条件,规模小的建议发展规模,帮助养殖户申请无息贷款或申请享受贴息政策,选择合理机制进行经营。并且,可以通过帮助农民完善圈舍、请专业人士指导如何养羊以及羊粪的再利用来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可通过推广清洁养殖模式,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促进养殖粪污的就近、就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提倡有能力的养殖户或者龙头企业在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的同时,可以帮助或者带动养羊户致富脱贫,最终实现羊养殖致富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