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检察机关创新司法救助 暖民心显担当

今日热点网   2025-10-14 11:28:47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核心实践,刑事案件更是助力被害人及其家属走出生活困境、重拾生活希望的关键民生举措。果洛州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坚决贯彻州院党组“规范提质增效”工作要求,积极构建“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多元帮扶-长效跟踪”全流程机制,针对刑事被害人、民事侵权受害人、家事纠纷当事人等特殊群体,全力推动司法救助从单一经济援助向“物质+精神+发展”综合赋能转型,实现从单一救助向综合帮扶、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的重要转变,持续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已成功办结司法救助案件8件,发放救助金额19.8万元。

线索来源:依职权主动发现+大数据模型锁定救助线索

积极探索数字检察赋能司法救助新路径,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依托,通过与法院、公安、民政、残联、妇联等多部门沟通协调,打通数据共享渠道,经整合、清洗、比对分析,精准筛选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线索,推动工作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模式转变,显著提升线索挖掘的效率与精准度。在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刑事申诉、民事监督等案件时,办案人员主动核查被害人身份信息、遭受的损失情况、赔偿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看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办理。同时,检察机关内部建立线索移送机制,业务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外部则与公安、法院、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建立线索移送渠道。全州依职权提请司法救助12件,运用法律监督模型10次,收到妇联移送线索1件。

多元发力:织密“司法+社会”救助网络

深刻认识到司法救助工作不能仅靠一己之力,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救助合力。两级院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中,秉持“物质+精神”“输血+造血”多元救助理念,全面洞悉被救助人实际需求,联合公安、民政、妇联、残联、医疗等部门,给予全方位、个性化的救助帮扶,以及能动履职、发挥检察职能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司法救助制度,形成了“司法救助+社会帮扶”矩阵。如一被害人因遭受性侵孕育一子,其家庭系最低保障户,陷入心理创伤与生活无着落的双重困境,急需心理疏导和基本生活保障。办案部门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该线索后,遵循“应救尽救”原则,主动深入被害人家庭,细致了解其生活、学习及家庭经济状况,经调查核实,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及时发放救助金解决家庭经济难题,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帮助孩子顺利落户,联合妇联、心理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心理干预,协同民政、卫生部门给予生活与健康救助,实现了从单一司法救助向多元综合救助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救助效果,增强了被救助人摆脱困境的能力和信心。

创新举措:创建藏汉双语救助台让救助途径更便捷

进一步强化主动救助意识,推进司法救助“坐等送案”向“主动摸查”转变,立足果洛实际,转变工作思路,有效降低牧民群众申请救助成本,实现检察工作科技赋能,节约司法资源,探索创建了青海省首个藏汉双语“司法救助线索受理台”,还打造了沁检司法救助双语台小程序,为文化程度低的藏族群众便捷使用台,开通了语音输入功能,可以通过语音留言、拍照上传证据材料,使牧民群众远程申请司法救助的愿望变为现实,便利了群众远程申请司法救助,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同时线下的一张联动网络也在悄然展开,聘请村党支部党员和乡镇干部担任检察宣传志愿者,建立起“村党支部党员—村委会—乡镇”三级联动机制,这些熟悉当地情况的志愿者们深入牧区,用牧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政策,在身边发现线索。邀请受过救助的群众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让司法救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透明决策:引入“听证+公示”双监督机制 践行枫桥经验暖民心  

为进一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理念为指引,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延伸检察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牧区特殊情况,创新推出“上门听证”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便利。优先对司法救助、刑事申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开展听证,实现“办理一案、帮扶一户、稳定一片”的效果。为了提升听证的专业性,广泛吸纳熟悉民族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的退休干部、人民监督员、律师、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参加听证。根据案件特点匹配合适的听证员,确保听证意见既合法理又合情理,提升办案规范性。久治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时,聚焦涉案被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经查,该案被盗物品均为老年人基本生活物资,由于涉案金额较小,无法予以救助,但3名被害人均为贫困低保户,无稳定收入且部分身患疾病,案件直接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办案人员联合基层 “十户长”深入被害老人家中,详细核实家庭状况、健康情况及实际困难,主动对接镇政府,精准申请临时救助政策支持,并赴老人居住地开展“上门听证”,围绕救助的必要性、标准合理性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现场解答老人疑问。听证结束后,3名被害人自愿签订息诉罢访承诺书,确保救助工作公开透明、合规暖心,真正实现 “案结事了”。共开展上门听证5次,有效化解矛盾9件,截至目前签订息诉罢访协议书15份。

跟踪回访: 做实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 助力困难群众重拾信心

果洛州检察机关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积极响应最高检“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等工作部署,将司法救助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关键抓手,建立一案一档台账,每年针对救助家庭开展司法救助回头看工作,共开展回头看工作11次。在回访过程中,仔细询问救助金使用情况、救助人身体状况,全面了解救助对象生活现状、家庭生活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及存在的实际困难等,充分掌握被救助对象家庭后续生活情况,确保国家司法救助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推动救助工作推进与救助资金使用全面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传递检察关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质效:精细调查核实规范救助程序

全州检察机关紧紧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要求,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对受理的每一起司法救助案件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细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规定》,准确把握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标准的审核,严格规范救助程序,确保每一起司法救助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司法救助是法治温度的具象化表达,果洛州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司法救助模式,让每一份救助金都成为照亮困境的星光,让公平正义在个案办理中可感可触,为构建和谐果洛、平安果洛贡献检察力量。(庞亚虎)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