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的“长征精神”

原创   2016-10-08 09:49:3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作者:小晨曦

      跟随中央网信办主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陕西站采访团,我来到了红色圣地延安。连日来的采访报道,加深了我对精准扶贫的认识。红军长征所经之地的干部群众,也更理解长征精神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1935年10月18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夜宿吴起县铁边城镇,让这个城镇具有了红色气质。62岁的张润是这里的残疾人,被确定为重点扶贫对象后,县里包户干部给张润一家制定了脱贫方案,送去了鸡崽和树苗,鼓励他们自力更生、种养结合、尽快脱贫致富。“上级领导对我们很关心。”“我要好好干,尽快富起来。”

    张润只是铁边城镇贫困者的代表,他们要摆脱贫困,离不开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近年来,铁边城镇在做好集中搬迁偏远山区农户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常规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产业建设体系,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创业,促进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解决进镇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偏远山区人口移得来、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10月8日《新华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工农红军通过十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在战争年代,正是这种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对信念无比坚定的长征精神,激励着共产党人推翻了“三座大山”。如今摆在中国面前最大的问题成了相对贫困,要使七千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样需要弘扬“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要有“四渡赤水”的耐心。贫困也不是两天产生的,而不同贫困对象,其致贫原因各有不同,因此,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切实际的。在扶贫过程中要正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就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要把扶贫对象找准,把致贫原因分析透,将脱贫措施定到位。正如防范敌人一样,要警惕返贫的风险。

  要有“巧渡金沙江”的智慧。扶贫攻坚也是一场战役,盲目硬干不仅难以赢得胜利,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因此精准扶贫要在“巧”字上下功夫。要坚决摒弃“大水漫灌”的做法,在转变贫困对象思想观念、改善扶贫工作方法上下功夫,要选对人、用对人,把真正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选拔到扶贫攻坚一线。

要有“飞夺泸定桥”的勇气。当年红军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了泸定桥,创造了军事奇迹,这毫无疑问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如今在扶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同样需要这种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有向困难宣战的勇气,切实挑起责任履行的担子,确保2020前实现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不为贫困压倒、不向困难低头,勤劳肯干、艰苦奋斗,狠抓落实、不忘初心,长征精神在铁边城镇困难群众以及驻村干部的身上得到了体现。当所有困难群众和干部都能团结拼搏,就会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当每一个困难家庭都能脱贫致富,就能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之势。

  长征路上奔小康,自然要传承并弘扬长征精神。在这方面,延安通过开发红色资源、维护革命旧址、建设革命纪念馆等措施,让当地和来延安参观旅游的干部群众更好受到长征精神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刻内涵和崇高境界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

  今天,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脱贫攻坚战是必须要打赢的。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各地精准扶贫政策机制的出台完善、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扶贫成效的日益显著,我们更有信心实现脱贫目标,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书写新的辉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