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 樊明:村干部缘何成为贪腐的高危人群?

法制网   2017-02-27 14:03:2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2016年11月10日《法制日报》报道:“村干部有时借俺们的身份证用,用一次十块钱。”村民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们的重视,继而查办一个贪污农业保险理赔款200余万元、涉案13人的窝案。

近年来,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农村,村干部贪污腐败呈上升趋势。据新闻报道,2015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0516起,处理91550人,其中,村(居)干部占被查人员比例超半数。河南叶县的这起村干部贪污农业保险理赔案,不过是基层腐败的一个缩影,村干部缘何会成为贪腐的高危人群呢?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投入到“三农”上的专项资金是越来越多,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扶贫领域的资金投入更是空前增加。这么庞大的资金涌入农村,不少守不住廉洁底线的村官,开始打起了政策补贴、惠农资金的主意,于是他们采取冒领、套取、截留等多种方式,实施贪腐。可以说,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量资金投入,给村官贪腐创造了客观条件。

同时,一些地方的村官文化素质不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受某些宗族意识的影响,村官办事讲人情而忽视规则。在如此现实的境况下,部分村官会主动贪腐,但是遗憾的是,在他们眼中并不认为这是贪腐,而是所谓的为民办事的“辛苦费”。更令人失望的是,很大一部分村民竟然会默认这样的“潜规则”,并且有意识的“孝敬”村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去看村官借村民身份贪腐200万农业保险理赔款,也就不会再感到大惊小怪了。

俗话说,“别拿村官不当干部”。在反腐的问题上,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了村官这个群体。村官虽然头顶一个“官”字,但是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管是比较薄弱的。从地理位置讲,一些农村比较偏远,远离城镇,相对封闭,上级单位很少到这些地方进行督察,就算去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地隔着车窗看看。从村官属性上讲,村干部多是村民自主选举的结果,他们并不直接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管,而是村委会代为监管。可在很多地方,村委会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加上,一些专项补贴,惠农资金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所以这些钱一到基层就成了村干部们眼中的“唐僧肉”,都想分一杯羹。

村官腐败频发,有村官自身道德的问题,但是如果防贪腐的客观环境得到了改善,对村官的制度监管以及各项补贴惠农资金设计更为严密,即便是一个心存贪念的村官,只怕也没有下手贪腐的机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